用户:
密码:
注册新用户 
 
首页 书画资讯     
 
   书画资讯

Google


书法大师林散之

林散之(1898~1989年) 名霖,字散之,别署散耳,安徽和县乌江人。师从黄宾虹,是当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,诗、书、画皆工,并称“三绝”。60岁后专攻书法,以其莽苍淋漓的狂草冠绝今世,被誉为当代草圣。

  诞于乌江 初显天分

  提起乌江,便不禁让人想起楚汉战争中的英雄项羽。这里也是林散之的故乡。1898年,林散之出生在这个皖苏交界之地。

  林散之小时候因反应迟钝,小朋友便喊他“五呆”。10岁那年他随父亲参加亲属的婚礼,在这次婚礼上显示了他的艺术天分。亲属家的一堵新墙深深地吸引了他,晚上当人们熟睡的时候他便用早已准备好的锅灰和刷子,在厅堂的墙上画了一头嗷叫的驴。次日大家大吃一惊,大喜之日厅堂里画了不伦不类的驴,主人正要发火,父亲一边道歉一边向亲友打圆场说:“难得他机灵,墙重刷便是。”一次小小的风波平息了,这也在不经意间展示了林散之的天分。

唐楷入门 上下求索

  林散之13岁那年,父亲不幸病故,此时的家中一贫如洗,年幼的他就得担当部分家务,这也磨砺了他不向困难低头的性格。操持家务之余他不忘勤奋学习,后来在父亲好友的介绍下至南京拜张青浦为师。

  1913年,母亲思儿心切,于是林散之从南京回到乌江。期间被其姐夫范期仁看中,介绍他在私塾教书。后来他又跟乡贤范柳泉、范培开学习悬腕临习唐碑,从而奠定了其一生书艺的坚实基础。林散之终生坚持深入探究优秀法帖碑版,并将其吸收变革,逐渐丰富,进而形成独特的自我面目。深厚的碑帖情结贯穿并融入了他的生命历程。林散之晚年总结自己的书法历程是“由唐入魏,由魏入汉,转而入唐,入宋、元,降而明、清,皆所摹习”。他教习学生学习书法,开始亦是先临习柳公权,再临习《礼器碑》,以刚入手,柔中见刚。

  林散之仰慕陶渊明的故里、王维的辋川、杜甫的草堂,便在自己家的周围栽上了许多树木和花草,并自号为“林木山房”,后来改为“江上草堂”。林散之山房建好后,恩师张粟庵先生取林木山房之意,谐“三痴”之音,给弟子林霖易名“散之”,这便成了林散之终生使用的名字。

  1929年春天,林散之在老师张粟庵先生的推荐下拜黄宾虹为师,从此确立了其书法艺术之路上的一个新里程。

  拜师宾虹 书艺大进

  32岁那年,林散之敲开了位于沪上西门里7号的黄宾虹家门,从此他便开始了黄门3年的学艺生涯。黄宾虹特别看重笔墨技法,常常当面给林散之示范讲解。林散之一直铭记业师的教导:“古人重实处,尤重虚处;重黑处,尤重白处;所谓知白守黑,计白当黑,此理最微,君宜领会。君之书法实处多,虚处少,黑处见力量,白处欠功夫。”“凡用笔有五种:曰锥画沙,曰印印泥,曰折钗股,曰屋漏痕,曰壁坼纹。用墨有七种:曰积墨、曰宿墨、曰焦墨、曰泼墨、曰淡墨、曰渴墨、曰浓墨。”并强调:“古来大家各宗各派在技法上千变万化,却离不开‘笔墨’二字。书画之道皆以笔墨为主。”这一番话语使林散之茅塞顿开,“五笔七墨”之法使其终生受益。3年后林散之向黄宾虹先生辞行,开始游历名山大川。

  1934年3月29日,林散之告别妻子母亲,再次远游。数月的远游使林散之胸襟大开,笔墨技艺大进,他将宾虹老人授予的书法真谛与天地自然灵气相融,书法点画遒劲,厚重饱满,游丝映带如金,刚柔并济,自然中显现着山水灵气,挥洒中吐纳天地神韵。此时,林散之的书法已融渴笔焦墨,显示出苍劲老辣之风。这为他80岁以后的草书蜕变奠定了基础。

 

上一篇 书画如何收藏?
下一篇 色彩与中国画
   

友情连接: 厦门除甲醛 厦门化妆培训
版权所有 高仿字画网 QQ: 1205255797  85130459
地址:北京朝阳区建国路29号兴隆家园11号楼 服务热线:18607941088,13520317529
客服信箱:1205255797@qq.com 高仿字画网专业提供北京高仿字画,高仿国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