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:
密码:
注册新用户 
 
首页 书画资讯     
 
   书画资讯

Google


中国藏家兴趣转向

来源整理:高仿字画网www.gfzhw.com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时间:2013-12-5

    今年11月,拍卖界有两件引爆眼球的事:一是万达集团以2816万美元 (含佣金约合1.72亿元人民币)在纽约佳士得拍下毕加索的《两个小孩》;二是苏富比携伦勃朗、毕加索、罗丹三位大师总价值13亿的作品,亮相“苏富比北京艺术周”三场私人洽购展。这两件看似没有多少关联的事,其实显示了中国实力藏家的收藏投资趣味,正转向西方顶级艺术品。苏富比的私人洽购展,被业界视为打探内地藏家口味的一次“试水”,而万达亿元购毕加索却被外界看做“土豪烧钱”行为。不仅如此,公众对于亿元艺术品的不解和质疑,在曾梵志《最后的晚餐》拍出1.8044亿港元时就扑天盖地,诸如“做局”、“泡沫”等指斥见诸媒体,言外之意是“不值这个价”。

   为此,万达收藏负责人郭庆祥还特意出来解释,“万达不是土豪,不会盲目地去追逐艺术品,一定是用最合适的价格购买最好的艺术品。我们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出手,是因为西方艺术市场比较低迷,经济低迷使得艺术品价格相对合理,这幅《两个小孩》如果在几年前拿出来拍卖,恐怕要贵得多。这次即使谈不上捡漏,也绝对没有买贵。”郭庆祥说,“很多人觉得1.72亿贵,可是,现在同一价位的艺术家有齐白石、张大千、曾梵志和毕加索,你说你买谁?”事实上,这次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竞拍,也是万达首次将目光转向西方艺术品,此前该集团一直以收藏中国近现代书画为主。

  应该说,诸多指责是对艺术品收藏共识的忽略,那就是:在顶级艺术品的背后,其实蕴涵着更多权力和荣誉追求。当资本追逐艺术达到顶峰之时,价格已不能用合理与否来衡量。而这种忽略不仅来自中国,即便在艺术品收藏已成为很多中产阶级的消费行为的西方国家,仍有很多人不理解那些顶级艺术品看似匪夷所思的高价。英国哲学家伯兰特·罗素在其著作《权力论》中指出,“真正所费不赀的欲望并非来自对物质享受的爱好”,“当适度的享受有了保证的时候,个人与社会所追求的是权力而不是财富。”换句话说就是,拥有了一件顶级艺术品,便拥有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权力和荣誉。

  一般来说,艺术品的价值,既来自于它的稀缺性,也是将之放至具体文化、历史、社会、经济等领域综合考量的结果。英国经济学家唐·汤普森在其畅销书《身价四亿的鲨鱼》中表示,决定当代艺术品价值的因素有5个:首先是大牌画商,第二是名牌拍卖会,然后是策展人,接下来是影响力甚小的评论家,最后才是完全没有影响力的买家。而高价现象的创造者却只有3个:力捧特定艺术家的名牌画商,成功自我宣传的少数艺术家及名牌拍卖会杰出的行销策略。

  因此,创出高价的艺术家和艺术品都属凤毛麟角。据报道,曾梵志《最后的晚餐》原拥有者尤伦斯夫妇收藏过200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品,国内一些专家曾对此进行过评估,认为其中三分之一是精品,三分之一价值一般,另外三分之一几乎毫无价值。而财富如果要长期留存,购买顶尖艺术品是最佳选项之一,因此全球的富人都对顶级艺术品趋之若鹜,中国富豪不过是刚踏上这条荣耀之旅。

 

上一篇 谈谈艺术界的“画二代”
下一篇 关于艺术品网络拍卖
   

友情连接: 厦门除甲醛 厦门化妆培训
版权所有 高仿字画网 QQ: 1205255797  85130459
地址:北京朝阳区建国路29号兴隆家园11号楼 服务热线:18607941088,13520317529
客服信箱:1205255797@qq.com 高仿字画网专业提供北京高仿字画,高仿国画